发表时间:2023-11-28 14:40
随着抗菌药物的普及和广泛使用,微生物耐药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领域的重大挑战。有研究表明:全世界每年至少有70万人死于耐药微生物导致的感染,如果不解决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问题,到2050年,这一人数可能增加到1000万人。因此“今天不采取行动,明天将无药可用”这句口号,而将成为全世界面临的现实问题!
为积极应对微生物耐药带来的挑战,遏制微生物耐药发展与蔓延,近日,邛崃市中医医院开展以“遏制微生物耐药性,从你我做起”为主题的活动,提高社会公众对耐药的认识水平。
一、什么是抗菌药物?
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、支原体、衣原体、立克次体、螺旋体、真菌等病原微生物等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。
二、抗菌药物有分为哪几类、其代表药物有哪些?
根据作用微生物结构的不同,将抗菌药物分为:
1.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的药物,如青霉素类、头孢菌素类、万古霉素、磷霉素等
2.改变胞质膜通透性的药物,如多粘菌素、两性霉素B等
3.抑制蛋白质合成的药物,如大环内酯类、林可霉素类、氨基糖苷类、四环素类
4.影响核酸和叶酸代谢的药物,如喹诺酮类、磺胺类
三、什么是微生物耐药性?
微生物耐药性是指微生物产生对抗菌药物不敏感的现象,常分为固有性耐药和获得性耐药。固有性耐药,又称天然耐药,由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,代代相传,不会改变,如链球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天然耐药,肠道阴性杆菌对青霉素G天然耐药,支原体对青霉素类、头孢类天然耐药。而获得性耐药,是病原微生物与抗菌药物接触后,由质粒介导,通过改变代谢途径,使之不被抗菌药物抑制和杀灭。如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(MRSA)、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(VRE)、产超广谱β-内酰胺酶(ESBLs)肠杆菌(如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埃希菌)、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的肠杆菌科细菌(CRE)、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的鲍曼不动杆菌(CR-AB)、多重耐药/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多重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等。
四、如何遏制微生物耐药性
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,导致微生物对其耐药率逐年升高。为了遏制微生物的耐药性,应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。
1.加强公众认知,强调抗菌药物滥用的危害性
2.当出现以下疾病时,普通感冒、麻疹、水痘、新冠、心力衰竭、肿瘤、闭合性损伤、痛风性关节炎等,禁止使用抗菌药物
3.当明确有细菌感染时,能用窄谱抗菌药物不得使用广谱抗菌药物。能用一种抗菌药物能控制的感染,不得使用两种或多种
4.在某些情况下,需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,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、用药时机、用药疗程、以及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等
5.各级医疗结构,应建立本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,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宣传,不得越级使用抗菌药物,特殊情况除外
6.抗菌药物的使用,应纳入医疗监管,无论医院,还是诊所、药店,均需凭处方才能购买
7.严禁畜牧业、水产业在饲料中非法加入抗菌药物
抗菌药物是把双刃剑,既不滥用也不盲目拒绝,扩大认知,遏制耐药,需要社会大众和医疗机构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和努力,遏制微生物耐药,任重而道远!